江氏源流
江氏来源有二:一是“以国为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伯益生三子,长曰大廉,是秦、赵之先祖;二曰若木,系传费、徐先祖;三子恩成,字元仲,事夏帝启为大理,是为江氏传代始祖。
上杭江氏,济阳郡,颛顼帝六世孙伯益之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得舜器重,让他管理畜牧业,成绩卓著,赐姓赢。江氏本姓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江氏始太祖元仲,又名恩成,系伯益幼子,任夏朝大理卿(主掌刑名之官),尽忠守职,获帝恩典,世袭封爵于江,以当时河南、湖北交界的正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一带为食邑,是为江氏传代始祖。
传至元仲第31世孙济,号雄略,因佐周武王伐纣有功,爵封东京,周成王十五年庚子(公元前1101年),以子男之田,赐南郡地(今湖北省江陵县)百里,济的食邑在正阳,以此建立江国,以后江姓就源于此。江国的都邑在今正阳县城东南35公里的大林乡涂店(有江国城遗址,属文保单位)。
江姓得姓后,元仲第47世孙江贞在江国被楚所灭后,带领一支族人北迁济水流域,后来,朝廷在那里设置了济阳郡(今山东济阳),他们落籍为民,称“济阳江氏”;另外,还有一支江姓人沿淮河东迁,到达今河南淮阳一带,留居下来,称“淮阳江氏”,郡望称“淮阳郡”。至宋朝时,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子6人,并让他们各姓一姓。其中第二子翁处恭分得“江”姓,他及子孙都改姓江。由于这支翁姓人被一分为六,有“六桂联芳”之意,翁处恭及其子孙又被称为江姓“六桂堂”。据现存各种族谱所载,上杭江氏为“济阳江氏”,属“济阳郡”。
元仲第104世孙江墒,因兵乱避至江西都昌林塘开基,成为江姓的江西始迁之祖。
江氏入闽最初始于西晋及唐朝中期,因避乱由中原沿江、浙迁入闽北,赣东及福州、漳州等地。其次是因唐末黄巢起义由江西迁入闽西的宁化、汀州等地。江礼之祖野一偕二弟野二就是在此间迁入当时的宁化。江礼之子九郎、十郎、六郎及五郎之孙八郎等衍布清流、连城、长汀、宁化等地,三郎、四郎、小八部衍在永安、明溪等地。
再次是南宋从江西都昌避乱入闽的万里、万载、万顷三兄弟(雅称三古)之子侄,由万载公携迁入闽。三古属元仲第110世孙,江墒第6世孙。据族谱所载,上杭江氏属由江万载携迁入闽的江万顷一脉。江万顷及妣钱九娘成为客家入闽始祖。
据上杭现有和周边县市的族谱所载,上杭江氏一世祖为江晔,是元仲第109世孙,裔孙称其为八郎公,字文明,号伟斋,生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因子(万里)贵,死后追封为周国公。晔公,习儒学,经明行修,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谱云其“户履堂满,经其指授,多所成达”(《江氏宗谱》晔公条),门生称“韦斋先生”。宋理宗在位时,晔授奏名进士,初任全州教授,后历陕州宜都尉、抚州金溪县尉、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转江南西路提举茶盐公事、大事司帅参等职。为官数十载, 以“洁廉匡敏”著称。妣陈氏(《上杭谱》还载有张氏、刘氏),封镇国夫人。考妣葬于江西饶州都昌七都灵芝山。上杭城关原江氏家庙尊为一世祖。《都昌谱》载:晔公与陈氏生五子:万九、万里、万项、万金、万合。《上杭谱》载: 晔公生三子:长万里、次万载、三万顷。
长子万里,字子远,号古心,殿试进士及第,官拜左丞相,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使。据部分江氏族谱载,也被裔孙尊称为客家江氏二世祖。南宋末他力主保宋抗元,与贾似道为首的投降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说:“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元兵破饶州后,他便投在自己府第后圃早已凿好的题日“止水”的池中殉国。在江万里的感召下,他的手下人和身边的儿子都相继投池殉国,共计百余人,积尸如垒。国破家亡,一门忠烈,被后人赞誉为民族英雄。据《江万里研究》所载,其弟子民族英雄文天祥称赞万里:“先生进而庙堂,退而江湖,德于其人,如出一日,传所谓生死肉骨之情也。”“某半生出门下,幸甚。”“盛德大业,如山如河。”“尚论公之平生,有报国之大节。”“文章若雷霆河汉,玉色金声;言行质天地鬼神,丹心白发。”后朝廷追封三代,祖瑛,封惠国公;父晔,封周国公;万里封益国公,谥“文忠”。万里终年78岁,墓葬都昌县石沙湾,妣白氏,生三子:长镐、次铸、三镗。后裔分迁江西饶州、永新、广信、抚州,广东潮汕、五华、梅州及云南,福建厦门、龙海、漳州、安溪一带。
次子万载,字子九,号古山,官封锦衣卫指挥使。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2月,为保南宋王朝携子侄、弟媳、侄媳随附马都尉等奉益王昰、广王昺、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走温州。3月奉益王昰航海入闽之福州,11月益王昰即帝位。昰帝遇难后,偕子侄隐居厦门同安汤板里,妣马氏,生二子:长钥、次钲,后裔迁福建漳州、南靖、平和等地及广东惠州、河源一带。闽粤赣部分江氏族谱也称江万载为客家江氏二世祖。
三子万顷,字子玉,号古崖,生于宋嘉定元年(1208)十月初十日辰时,官至南宋户部尚书,客家江氏裔孙称为十二郎,在上杭城关原“江氏家庙”神位牌上尊二世祖,被广大江氏裔孙尊为客家入闽始祖。据康熙十三年《江氏大成宗谱》卷一“古崖先生塘中记”,《江西通志•江万顷传》及宋尚书万顷团山墓碑记等载:“先君子尽得父兄之学,以易预江右漕闱首选,补将仕郎,谒选迪功郎,监绍兴钱清盐场成考,调淞江制司屯田郎官。……除司农寺丞,拜卿,牧清江,有善誉之裒。出提举福建市舶,覃恩朝清郎,所谓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涅磨缁磷,上意简知,训辞:‘允籍不贪之宝,复还即去珠。’先君子清节愈励,奏免和买,禁职吏饕,压挥案之向金,却呈祥之象齿。未儿,兼江西仓,知吉州,剑南州、御史大夫,户部尚书等职,粜教化,清狂岳,平赋税,流声天朝。”“内宽外明,政教备举,以兴学为第一义,尝增置字田,以助廪饩。所至以循廉称。”“廪给库以便民庄,以赈民之,余储尚殷,以代民赋。”“讲行荒政,乞人邻壤,奏减和粜,米价不昂,全活者众。”“行陇亩,与田夫群野老尔汝问劳。”宋恭德祜元年乙亥(1275),元兵破饶州,万顷偕子铎(十八郎)冒险难自都昌赴饶州兄万里住所,饶州失守,俱被元兵所执,宁死不屈,骂贼肢解而死。父子葬于江西厦江庙后团山。这些事实记述了万顷公为国为民奋头不息、勤政廉政、尊师重教、爱惜民众、英勇壮烈的一生,深值广大裔孙和后人垂范敬仰。
为纪念江万里、万顷兄弟及其子江镐、江铎兄弟为南宋王朝尽忠殉职,在江西省都昌县建有“济忠祠”原名“双忠祠”,且该祠几立几废,并立有碑记。祠内正面楹联:“兄宰相,弟尚书,双壁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又联:“烈士无双双烈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以资纪念和教育后人。
万顷妣钱九娘,生五子:十八郎(铎)、念二郎(锖)、念三郎(铜)、念、四郎、念五郎。公死后,夫人钱九娘,偕长子十八郎(铎)之媳丘十六娘及其四子、孙、侄随夫兄万载奉二王航海入闽,后迁居汀州宁化石壁村。宋祥兴元年(1278)万顷长媳丘十六娘率九子及弟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等,由宁化石壁村迁上杭县庐丰乡三坪村定居。
万顷五子:十八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上杭城关“江氏家庙”尊为三世祖。迁居上杭三坪后,发展情况分述如下:
长子江铎,即十八郎,字国禹,号双峰,妣邱十六娘,宋将士郎,随父在饶州一同被元兵肢解而死。生九子:长子四六郎,妣张四娘,合葬三坪粪箕窝,其后裔繁衍于上杭庐丰、旧县、城关、太拔、溪口等地。次子百八郎,妣周氏,从上杭三坪迁永定高头,后繁衍台湾、香港、澳门、美国、缅甸、印尼、菲律宾等地。三子五三郎,妣刘氏,葬三坪金斗岩,裔孙除繁衍上杭旧县、茶地、泮境、庐丰等地外,迁江西、福建永定、福安等地。四子百三郎,妣余氏,从上杭三坪外迁广西开基繁衍各地。五子五十郎,妣何六娘,葬茶地大燮筠竹坡,属蛇形蛇子地,裔孙分迁上杭城关、横岗、太古和旧县、广东兴宁等地。六子百九郎,妣黄三娘,从上杭三坪迁居漳州南靖;七子百十郎,妣何七娘,从上杭三坪迁广东大埔湖寮;八子百十一郎,妣胡九娘,从上杭三坪迁居广东饶平;九子百十三郎,妣蔡四娘,从上杭三坪迁居漳州漳浦、平和等地,现任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属此系裔孙。
次子锜,贯称念二郎,妣薜六娘,从上杭三坪迁永定仙师务义坪浙滩开基,公妣合葬于池溪湖坑口,地形如猫儿洗面,生子:三六郎、三七郎。裔孙分迁永定务义坪、广东产坑、洪山五坑、蕉岭、五华、梅县、紫金、湖南浏阳、萍乡、醴陵及东南亚等地。
三子铜,贯称念三郎,妣张五娘、林七娘。从上杭三坪迁广东大埔党坪开基。后铜与林七娘再迁芹菜洋。生子百一郎,留居党坪;百二郎迁芹菜洋开基。裔孙分迁花窗等地。
四子念四郎,不详。
五子念五郎,妣李二娘,生子规复一郎,从上杭三坪先迁往广东梅县鸬鹚坑开基,后分迁梅县扶贵江、丙村等地。
上杭江八郎裔孙及外迁各地裔孙,为了纪念上祖及开展宗亲联谊工作,于1356年在上杭县城南门码头左上畔(今江滨广场江边外)建“江氏家庙”一座,占地2600M2,五十年代中期被改作县印刷厂,后拆迁。
在祖地上杭三坪现还存有宗祠一座,始建于元至正丁未年,距今有600多年之久。改革开放20多年来,每年都有许多外迁裔孙到该祠祭祖。特别是2003年3月上杭江氏裔孙在城关成立了“江万顷文化研究会”以来,加强了对外宗亲的联谊工作,外迁永定高头、务义坪、湖坑,广东蕉岭、梅县、五华、紫金、大埔、东莞、河源,江西于都、遂川、萍乡,湖南浏阳、醴陵,福建宁德福安、南靖、平和等地的裔孙分别组织规模浩大的祭祖队伍来上杭参加春分祭祖活动,还捐款铺设水泥路面和整治祠堂周围环境等。
据初步估计,江万顷后裔繁衍达五省十九市(县),人口近百万,移居海外近10万。据永定谱载,永定江氏移居台湾后现有人口近万人。
江万顷裔孙开基上杭后历代外迁,现分居世界各地,知名人士不乏其人,如现任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香港原永靖同乡会会长江兆云及其子江全孚;美国北加州福建客属会会长江立三;澳门客属总会副会长江金铜;缅甸福建同乡会会长江清亮;印尼雅加达永定互助会会长江震球等。
江氏在紫金县城下厚街立有全县江氏宗祠,占地500多平方米。该处原为林田江氏房产,后全县江氏集资改建为江家祠。解放后列为公铺,曾作过兵役局办公场所,近年崩毁,江氏赎回重建。
2、乌石下书江氏宗祠